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是一周期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是一族
C.第ⅡA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第ⅦA族元素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与解析:
|
1、B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其余每个纵行为一族,共16个族,B错误。
|
2、在
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主族元素
B.
为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C.表示6种核素
D.
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与解析:
|
2、A C元素为ⅣA族,N元素为ⅤA族,不是同一主族,A错误。
|
3、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答案与解析:
|
3、B 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为:①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构成闭合回路,故B正确。
|
4、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答案与解析:
|
4、C 乙烯能催熟水果,利用高锰酸钾和乙烯反应,除掉乙烯,可防止水果早熟,故C正确。
|
5、一定温度下反应4 A(s)+3 B(g)
2 C(g)十D(g)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1∶2∶3
C.2min末的反应速率v(B)=0.3mol·L-1·min-1
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答案与解析:
|
5、D A选项中A物质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B中比值应为3∶2∶1,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C中0.3mol·L-1·min-1是2min钟内平均速率,不是2min钟末即时速率。
|
6、某有机物含有C、H、O、N等元素,该有机物溶于水,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无丁达尔效应,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氨基酸
答案与解析:
|
6、D A,B选项中物质无N元素,C选项物质有丁达尔效应。
|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B.棉花、淀粉、植物油、蛋白质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乙烷、乙烯、乙醇和乙酸互为同系物,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烯、聚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答案与解析:
|
7、A B中植物油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中乙烷,乙烯,乙醇,乙酸不是同系物。D中乙烯,苯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原因相同,苯是萃取溴水中溴而使水层无色。
|
8、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与解析:
|
8、D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X和Y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D正确,A中各物质能量大小无法确定。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B错误。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大于放出能量,C错误。
|
9、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Mg B.Cu
C.Ag D.H2
答案与解析:
|
9、C 阳离子氧化性强弱为Mg2+<Cu2+<Ag+,故Ag+先和Zn粉反应。
|
10、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和己烷相同,且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则下列关于a的观点正确的是( )
A.a分子中可能有三个甲基 B.a的分子式为C6H10
C.a的一氯代物可能有三种 D.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与解析:
|
10、C a的结构碳链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 ②,故A错误,B错误,分子式应为C6H12,①的一氯代物2种,②有3种,C正确,a与溴取代应用溴蒸汽和光照条件,D错。
|
11、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③、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12、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答案与解析:
|
12、B 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大概位置关系为 ,据元素周期律,只有B正确。
|
13、如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t时刻表示在给定条件下该反应在达到最大限度
B.t时刻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t时刻以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时刻及以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于0
答案与解析:
|
13、D 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等于0,D错误。
|
14、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
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2O(冷)=Z(OH)2+H2↑
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2e-=M2+
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则这五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M<N<Y<X<Z B.N<M<X<Y<Z
C.N<M<Y<X<Z D.X<Z<N<M<Y
答案与解析:
|
14、C 金属性强弱为:由①X>Y,②Z>X>Y,③M>N,④Y>M,C正确。
|
15、已知:①Q、M、R、X、Y、Z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六种元素;②Q、M、X、Y为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连续元素;③R、M、Z为同主族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六种元素可能全部是主族元素
B.Y一定是主族元素
C.M与Z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8
D.Q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能溶于强碱
答案与解析:
|
15、A 由题知,几种元素只能在2、3、4周期,位置关系为Q、M、X、Y一个周期, 为一主族,该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不确定,故上、下关系不确定,六种元素可能全为主族,也可能有过渡元素,A正确,B错。M和Z序数相差可能为8,18,26等,C错。Q可能为很活泼金属,D错。
|
16、甲乙两种非金属性质比较,有①甲比乙容易与氢气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较,甲比乙的强;④与一定量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够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
16、A 非金属的比较依据有,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单质氧化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④中说的是甲可把某金属氧化到高价,故氧化性甲>乙,单质熔、沸点与非金属强弱无关。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5道题
17、(10分)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和乙酸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__。
(2)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交警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C.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的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4)做菜时既加醋又加酒可以增加菜的香味,其原因是生成了酯类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
答案:
(10分)
(1)CH2=CH3+H2O→CH2CH2OH(不需要注明反应条件,2分) 100%(1分)
(2)2CH3CH2OH+O2 2CH3CHO+2H2O(2分)
(3)BC(2分)
(4)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2分) 酯化反应(1分)
|
18、(12分)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最慢;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出三种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__。
②若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I2,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③此装置还能验证哪些物质的性质的递变性,请在下表格中填写一组物质并得出实验结论。
|
A中加入物质
|
B中加入物质
|
C中加入物质
|
实验结论
|
|
|
|
|
|
|
|
答案与解析:
|
答案:
(12分)
(1)钾 铝 铝(各1分,共3分)
(2)S2-+Cl2=S↓+2Cl-(1分)
A中加入物质
|
B中加入物质
|
C中加入物质
|
实验结论
|
稀硫酸或盐酸
|
碳酸钠(或碳酸盐)
|
硅酸钠溶液
|
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
氢氧化钠溶液(强碱溶液)
|
氯化铵(或铵盐)
|
氧化铜溶液(难溶碱的可溶性盐溶液)
|
碱性:氢氧化钠>一水合氨>氢氧化铜
|
(3)①锥形瓶 倒吸(各1分,共2分)②变蓝 NaOH(各1分,共2分)
③(只需要填写一组,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
19、(11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第2周期
|
|
|
|
⑥
|
|
⑦
|
|
|
第3周期
|
①
|
③
|
⑤
|
|
|
|
⑧
|
⑩
|
第4周期
|
②
|
④
|
|
|
|
|
⑨
|
|
(1)10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
(2)过量的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等电子的①③⑤⑦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⑥、⑦、⑧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从浓缩海水中提取元素⑨单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6)上述元素中: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形成的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
答案:
(11分)
(1)K;Ar(各1分,共2分)
(2)OH-+Al(OH)3=AlO2-+2H2O(1分)
(3)O2-;Na+;Mg2+;Al3+(2分)
(4)H2O;其分子中存在氢键常温下水为液态,其它氢化物分子中无氢键,常温下为气态(各1分,共2分)
(5)HBrO4;Cl2+2Br-=2Cl-+Br2(各1分,共2分)
(6)CaCO3;Na2O2(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
20、(9分)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装置的能量转化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中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4)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放电和充电为可逆反应
D.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答案与解析:
|
答案:
(9分)
(1)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分)
(2)Zn-2e-=Zn2+(2分)
(3)O2+4H++4e-=2H2O(2分)
(4)PbO2(s)+4H+(aq)+SO42-(aq)+2e-=PbSO4(s)+2H2O(l)(2分)
(5)C(2分)
|
21、(10分)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子式的确定】
(1)将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g H2O和8.8g CO2,消耗氧气6.72L(标准状况)。则该有机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2)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
(3)预测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
【结构简式的确定】
(4)经测定,有机物A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性质实验】
(5)A的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可生成B,用B制备氯乙烷原子利用率为100%,请写出上述由A的同分异构体制备氯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
答案:
(10分)
(1)n(C)∶n(H)∶n(O)=2∶6∶1(2分)
(2)C2H6O(1分)
(3)CH3CH2OH、CH3OCH3(2分)
(4)CH3OCH3(1分)
(5) ;
CH2=CH2+HCl CH3CH2Cl(各2分,共4分)
|